close

某些時刻會興起「好想回家」的感嘆,那種油然而生的思鄉情感,或許曾離家遠行的遊子都有過。此時的「家」,可能並非具體的家鄉所在.更像是一種心靈意義上的原鄉,一種認同的歸屬。

這部《愛在他鄉》便以愛爾蘭姑娘艾麗絲(Eilis Lacey)的離鄉背井開展故事。艾麗絲受到一名神父的幫助,離開缺乏發展機會的家鄉愛爾蘭,告別了全心為她著想的姊姊和母親,遠赴紐約的布魯克林尋找工作機會與新生活。艾麗絲初到異鄉,顯得忸怩不安又笨拙,不懂得與同住屋簷下的房客打交道,也不懂得與客人陪笑談天。她想家想得發狂,接到家書便淚流滿面,甚至在上班時哭了出來。一個人遠渡重洋,到了全然陌生的地方,那種孤獨顯而易見,此時艾麗絲的心之所繫,在遙遠的愛爾蘭,在海的另一方。

不久,艾麗絲在舞會上遇見了托尼(Antonio "Tony" Fiorello),接下來猶如戀愛教科書一樣,他們陷入熱戀然後互許終身。艾麗絲對姊姊說,她終於在這裡擁有了生活,此前只是身體在這裡。因為愛情,艾麗絲工作也步上了軌道,學業也順利完成,一切乍看之下再美好不過。

然而情節的轉折在於,艾麗絲收到了突如其來的噩耗:姊姊因病驟逝。艾麗絲書信往返的對象不在了,一直以來與家聯繫的這條線突然斷裂,姊姊的消失,帶來的是必然的家的重新定位。

悲痛的艾麗絲和托尼在美國祕密結婚後,隨即獨自返回家鄉,只剩孤身一人的母親處處透露艾麗絲能留下來的渴望。而在美國生活一段時日的艾麗絲已煥然一新,她彷彿拖曳著一整個家鄉人沒見識過的美國生活歸來。她獲得以前夢寐以求的新工作,也有了條件理想的追求者吉姆(Jim Farrell),加上獨留家中的母親,各方面的因素似乎都在勸誘著艾麗絲留下來。

此時艾麗絲的確動搖了。原先她已和托尼規劃了美好的婚後生活,她將擁有的嶄新人生已鋪展在眼前。但返鄉這一趟,為她展示了另一種生活的可能,那是原本的她所求之不得的。於是艾麗絲收起托尼頻繁的來信,和新對象跳著舞,一面若有所思。托尼在信中呼喚她"come home",而她這一次返鄉,不也是come home嗎?此刻在她眼前的,不只是兩種生活的抉擇,更是愛爾蘭-美國兩地的在艾麗絲心中的重新定位、何處為家的叩問。

結果,流言蜚語終究讓她清醒了。她刻薄的前老闆得到消息,知道艾麗絲早已在美國結了婚,因此質問艾麗絲。艾麗絲在貪戀現下生活的美好時,忘了原本家鄉的模樣,反倒是前老闆的行徑使她憶起家鄉醜惡的那面,想起自己為何離開。她心中霎時一片清明,看清了自己想要的生活。

艾麗絲於是立刻搭上了前往美國的船。船上,有一名和艾麗絲當年一樣畏怯的女孩,艾麗絲耐心地給予她當時也曾受到的引導。這樣的角色轉換,凸顯了艾麗絲的成長。艾麗絲不再如當初那樣羞澀緊張,而是感到一種將要回家的安然。此刻她已不再是遊子,先前經歷的躊躇像是一場考驗,讓她終於尋找到歸屬。心的歸屬,也就是家的方向。她這次不再是踏上異鄉,而是踏上歸途。

一直很喜歡看瑟夏羅南(Saoirse Una Ronan)演戲,看這部2015年的《愛在他鄉》,才知道她是愛爾蘭人,很佩服當年才21歲的她就能掌握從女孩到成熟獨立女性的轉換,又能在今年的《淑女鳥》(Lady Bird)演出高中少女而毫無違和感。

和《淑女鳥》一樣,這部《愛在他鄉》並沒有曲折的情節,而是著重於角色的心理衝突和成長。兩位主角都是離家,都以離開原生家庭為結局,前者離開後意識到家鄉的好,後者卻以兩次離開重塑了新的家。家是個抽象而流動的概念,哪裡才是家?出生與成長之處是家?有親人在的地方是家?或者家本來就是變動的?我想這便是《愛在他鄉》的探問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電影評論 電影
    全站熱搜

    Y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