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「每個人都應該有一樣才能,你的是什麼?」「偽造簽名,說謊,模仿別人。」雷普利(Tom Ripley)如是說。

這就是雷普利的天賦:觀察他人、模仿他人,甚至變成他人。

 

這部電影今日看來也是眾星雲集,風華正茂的裘德洛(Jude Law)出場,教誰站在身邊都要黯然失色;年輕的麥特戴蒙(Matt Damon)確實演出雷普利蹩腳和游刃有餘的兩面。另外女配角Meredith Logue由凱特布蘭琪(Cate Blanchett)出演,導演則是安東尼明格拉(Anthony Minghella)。

電影之始,雷普利是個默默無聞的窮小子,頂替別人演出一場鋼琴秀,只因穿著借來的普林斯頓外套,便被一位造船大亨誤以為是普林斯頓大學畢業的,這是雷普利在電影中首次假冒身分。造船大亨的兒子正巧是普林斯頓大學畢業的,於是他聘僱雷普利到歐洲去勸兒子迪基(Dickie Greenleaf)回紐約。雷普利踏上歐洲,接近迪基並設法與他變成好友,過程中他默默觀察迪基的穿著、舉止、興趣,渴望踏入他的圈子。然而當迪基厭煩並準備甩開雷普利時,爭吵中雷普利失手誤殺迪基,他於是假冒了迪基的身分,並且為了圓謊越來越不擇手段,最終迷失自我。

「我一直認為當個假的名人比真實的無名小卒更好。」(I always thought it'd be better to be a fake somebody than a real nobody. )這是雷普利的選擇。雷普利在陰影裡,望著耀眼的迪基,他不只想與迪基為伍,他渴望變成迪基。電影便是將這樣的心理具現化,迪基死了,雷普利讓自己成為迪基。

迪基儼然是個風流浪子,他率性而為隨心所欲瀟灑恣意。如他的未婚妻所說,和迪基在一起是這樣的:「就像太陽為你閃耀,光彩燦爛。然後當他忘了你,就會非常寒冷。」他像朋友圈總有的那一兩個受歡迎的傢伙,是陽光的源頭。當他對你有興趣時,待你熱情無比,讓你感到受寵若驚;當他對你厭煩,則全然把你遺忘在角落。我們對這樣貌似無情的迪基生恨,實際上更厭惡渴望對方顧盼一眼的自己。

迪基其實並非表面上的漫不經心,他正是看清了雷普利的卑微和渴望,才將之一腳踢開。他知道雷普利不是畢業於普林斯頓,也不真的喜愛爵士,只是要迎合自己。但他並不在意雷普利的感受與想法,只想擺脫他的糾纏;雷普利模仿迪基的興趣和一切生活形式,他不是沒看見迪基隱藏在光芒下的暗影,但他選擇忽視,他對迪基更像一種羨豔與追隨,兩人對彼此都不是真正的友誼。於是看穿雷普利的迪基,以言語刺傷雷普利,霎時雷普利所做的一切只是徒勞的幻夢,他承受不了,於是殺了迪基。

雷普利始終是自卑的,他模仿別人,但終究會被識破,因為他貪圖的是表象的虛榮,是人們的欣羨與敬意,骨子裡他還是無名的雷普利。他披上普林斯頓的外套、穿上迪基的西裝、假稱自己擁有未婚妻、戴上迪基的戒指,都是企求外在形式的虛榮的體現。他在假冒別人時從容自得,在當自己時畏縮笨拙。他可以用捏造書信、偽造簽名、說謊說得面不改色,他真的很有這方面的天賦。

但正如迪基所說,一個人只能有一項天賦,除去那些模仿而得的面貌,真實的雷普利是誰?當有人看穿他的偽裝,他不是滅口就是推開對方。最不幸的無非是,當他遇到那個真心愛他的彼得(Peter Smith-Kingsley)時,他同樣這麼做了。有句老生常談:你得先學會愛自己才能愛人。雷普利鄙夷自己,也不相信有人會愛這個自己鄙夷的雷普利。真實的他或許猥瑣不堪、或許美好燦爛,但他沒勇氣去承擔真相。遇到真實時,他習於以虛假掩埋。

雷普利是幸運的,他能次次僥倖避免被看穿,甚至獲得大筆財產,得到他所渴望的榮華;他也是不幸的,他不管怎麼逃脫,都困在真實卻看不清的自我之中。

最終,雷普利逃過法律制裁,也沒受到世俗的輿論公評,而是孤身一人坐在船艙中,一臉迷惑,剛剛殺死唯一愛他的彼得。船艙搖盪,光影錯落,門扉掩上,雷普利再沒機會找到真實的自我。迪基說:「雷普利好像永遠不會陷入困境。」是的,他能以一個個虛假的謊言脫身,但也註定不斷在謊言與真實間擺盪,他無法一直假扮虛假的名人,但更當不了真實的無名小卒。迪基鮮明耀眼,雷普利永遠模糊難辨。這或許就是屬於雷普利最殘酷的懲罰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電影評論 電影
    全站熱搜

    Y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